2023年2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工业建筑》《钢结构(中英文)》编辑部、重庆大学、湖南大学、长安大学和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七届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论坛在重庆隆重召开。
本届论坛包括2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百余名国家级人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行业内国家高层次人才在内的420余名专家学者线万名专家学者线上参会。
会议开幕式由论坛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周绪红院士主持,并简要介绍了论坛成立的宗旨。
开幕式上,重庆大学舒立春介绍了学校的基本办学情况,简要概述了土木建筑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并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在“双碳”战略、智能建造、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需求的牵引下,广泛交流、深入探讨,更好地推动学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
长安大学校长沙爱民,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李明安代表主办单位分别致辞,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的研讨交流,提出我国工程结构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对策,推动我国土木工程走上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论坛开幕期间,由重庆大学主办,与KeAi合作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Biogeotechnics举办创刊发布仪式,仪式由重庆大学校长助理李英持。期刊主编、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刘汉龙代表编委会致辞。刘汉龙表示,Biogeotechnics《生物岩土(英文)》创办于国家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背景下,是全球第一本专注岩土和生物交叉领域的期刊杏彩体育。
中国工程院周绪红院士、郑颖人院士、王复明院士、陈湘生院士、杜修力院士和中国工程院三局高战军局长共同为期刊揭幕,Biogeochenics正式创刊。
在论坛特邀报告阶段,邓文中、田村幸雄、庄惟敏、董石麟、周绪红、马克俭、陈湘生、郑健龙、吕西林、岳清瑞、陈云敏、杜修力等12位院士和33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智能建筑设计新理论与新方法、城市空间发展理论与方法、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建筑环境与市政工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热点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是我国建筑科学与土木工程研究领域的一次高层次、高水平的大型学术会议。
论坛闭幕式由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杨庆山主持,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刘汉龙致辞。在论坛闭幕式阶段,论坛主席周绪红确定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为第八届论坛承办单位,并举行了论坛标志牌交接仪式。
“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论坛”是由周绪红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编委会为核心团队发起的学术论坛,旨在为国内外建筑科学与土木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一个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构建“多元、杏彩体育平台登录官网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打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协同参与建设的重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平台、重大关键技术开发研究平台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杏彩体育,引领中国建筑科学与工程行业的技术创新,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科学技术“走出去”等重大战略服务。创新论坛于2012、2014、2016、2017、2018、2020 年分别在长安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长安大学顺利举办六届。本次论坛由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建筑城规学院、高性能风电设施及其高效运行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库区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业建筑杂志社,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编辑部等单位承办,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察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南大学出版社、北京念慈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协办。
Biogeotechnics(中文刊名:生物岩土技术(英文),ISSN 2949-9291)是由重庆大学主办,与国际著名出版商KeAi合作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Biogeotechnics定位国际一流期刊,由美国工程院院士、亚利桑那州立大学Edward Kavazanjian教授担任名誉主编,重庆大学刘汉龙教授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Jian Chu教授担任主编,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位业内顶尖学者与年轻学科骨干组成编委会。Biogeotechnics聚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工程技术、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等领域交叉融合研究,发布最新的关于生物矿化菌群激发与培育、生物矿化机理、生物岩土仿生原理、生物岩土材料特性、生物固化岩土与地基工程特性以及液化灾害防治、文物保护、沙漠修复、土壤/水污染治理、碳封层等领域相关研究进展及工程实践成果,致力于为来自不同背景和学科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专门的学术交流平台,及时发布新想法、新方法和新发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