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公共建筑,有别于工业建筑和住宅建筑,指的是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其分类包括办公楼、车站、商场、宾馆、医院、学校、剧场、体育场馆、博物馆、图书馆、寺庙等。吉林市的近代历史起自吉林机器局的设立,结束于新中国成立,期间经历了清朝、前期、伪满、后期四个时段,每个时段都在吉林市留有时代特色鲜明的公共建筑,这些建筑物不仅承载了历史,更见证了城市的变迁。
其实原本题目中的“十座”想写成“十大”,可左思右想,把控吉林市近代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并非我所能断言凿凿,与其逞一家之言贻笑大方,还不如盘点介绍,抛砖引玉更为妥帖,于是决定用了现在这个题目,并将建筑形式圈定为楼房。另外,所谓消失,当为“形神俱灭”,诸如吉林火车站、吉林市中心医院、和兴隆商店等旧建筑固然不在,但后续建筑并没有变更使用属性,因此不算本人认可的“消失”,故也未列盘点之列。
晚清,举国上下兴起了轰轰烈烈的“立宪运动”杏彩体育。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10月26日,清廷咨政院正式成立,吉林省随即成立了相当于省议会的吉林咨议局。吉林咨议局设立在新开门外,今长城大厦所在地。咨议局为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的古典式建筑,和当时吉林城兴建的众多“新派”建筑一样,这座楼房不仅有三座大穹顶,建筑细节还大量出现了拱廊等纯“洋楼”构件。进入后不久,咨议局改为省议会,后来吉林省公署建设厅、省党部、日本宪兵队先后使用过这座建筑。解放后该建筑被拆除。杏彩注册
上世纪中期,伪满吉林市公署新建了一栋新式办公楼。伪市公署在数次搬迁后,最终由伪省公署东侧平房迁入其中。这座新办公楼位于今福绥街南端路东的吉林市财政局门前停车场附近,是一座举架高挑,带有拱窗、罗马柱装饰的“品字型”欧式建筑,建筑风格庄重典雅,堪称吉林市历史建筑的精品之一。日本投降后,此处为吉林市政府所在地,解放后由吉林市水利局等单位先后使用。
被改建为东洋式砖瓦结构二层楼,同时增建了两栋楼房。伪满时期,领事馆被撤销,此处又先后被日本高等女校、伪市公署、省政府、吉林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先后使用。1954年吉林医学专科学校(后改称吉林医学院)迁入。本世纪之初,这组建筑被全部拆除,原址改建财富广场购物中心。
锡堂、富益堂与军阀赵师准所建。高两层,木质结构,形似塔,绿瓦红柱,占地面积约15900平方米。最初时圈楼内为高级妓院,解放后被改造成大众商场。杏彩注册这里始终为吉林市商贸活动的中心。1966年圈楼被拆除。
吉林神罗修院始建于1915年,又名神罗修女院,是天主教在“北满”地区培养神职人员的教育中心。吉林解放后,此处先后为吉林市市委党校、昌邑十一小学、四十一中学使用,新世纪之初被拆除,修建了现在的筑石德园小区。
1921年吉林省立女子中学成立,校址位于今市文广旅局所在地。1929年该校兴建新的教学楼和大礼堂,期间曾聘请梁思成、林徽因对设计图纸进行审定,1930年竣工并投入使用。该建筑带有欧式风格。1967年一度被人为焚毁,后来被重建,大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拆除。
吉林满铁医院源于1914年成立于二道码头街的东洋医院。1923年东洋医院并入满铁会社,同时迁址于商埠大马路。新院址的主体建筑为一座带有东方韵味的楼房,其艺术价值至今仍被人们称道。因奇特造型,坊间俗称其为“八角楼”。该建筑在解放后为吉林铁路医院使用,八十年代初医院全部迁出,八角楼由铁路法院、铁路检察院等单位使用。1999年,八角楼被拆除,改建为商住楼杏彩体育。
体育场是一种特殊的公共建筑。在吉林市的历史上,最早具有现代意义的体育场是位于今北大小区的“吉林公众体育场”。这里原本是清代吉林将军署所在地,1911年“火烧船厂”时,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吉林将军署被焚毁。火灾过后,官署所在地被改建为体育场,后来又附设了省立通俗教育演讲所和通俗图书馆。后来三个单位合成省立通俗教育馆,继而又改称省立民众教育馆。解放后,这里逐步成为居民区。
1934年,日伪当局决定将日寇在中国东北控制的三个电业株式会社与奉天、新京、哈尔滨、吉林、齐齐哈尔、安东等六个电灯厂合并,组成伪满洲电业株式会社。同年11月1日伪满电业吉林支店在电灯厂旧址挂牌。1935年,在新修建的南大马路东侧,伪满电业新建了一座高三层,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造型似轮船一样的新办公楼。办公楼式样新颖,可谓吉林市的经典建筑。该建筑在解放后为电业部门使用,后被拆除,原址建设现在的电力宾馆。
位于重庆街的伪市公署公会堂,是几年前才被拆除的近代公共建筑。公会堂建于1935年,内设有规模不等的三处会场及其他附属设施,是伪市公署召开各种会议,举办各种仪式和演出的场所,解放后为省市工会、话剧团、工人俱乐部等单位使用。
除上述近代公共建筑外,吉林市还有营林署、日清旅馆、聚乐馆、人造石油俱乐部等近代建筑也十分精美,考虑到其并非所在门类里的最典型建筑,故而未选入本文。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若您还记得哪些吉林市消失的近代建筑,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